有年龄上限限制的青旅提供的房型一般都是多人同住,包括4人间、6人间、8人间等等,床铺多为上下铺设计。有些青旅在房型选择页面直接标注“接待年龄18-35岁住客”,有些青旅则在详情页面中标注年龄限制。部分青旅对年龄的限制并没有卡得太紧。比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青旅表示,如果住客年龄仅超过35岁一两岁,也可以正常办理入住。
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另一家青旅则表示,可接受住客略微超出限制年龄,但最好是短期住宿。现在的社会都有标签化管理,也有形容词管理,更有关键人群划分。什么“35岁+”、“应届生”、“大学生”都有相同的职业危机。以前一直觉得35+的焦虑应该只是职业方面的,没想到青旅这一波拒接打消了我的看法。中年危机本就是从生活到职业的,歧视的不仅仅是年龄,最关键的是对这类群体的漠视。
虽然自己还没有35+的中年焦虑,但明显从身边人的经历就能感受到。35岁有被裁员、被失业、被降薪的,从职业的角度来说一直勉励自己要不断提升岗位技能,不断的发展职业Plan B,避免在中年危机的时候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站在青旅商家的角度来说,顾名思义是想接待年轻人,尤其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们会觉得35岁+已经是体质的下降期,不能灵活的上下铺,更怕磕着碰着承担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站在中年人的角度来说,正值壮年时期,职业被歧视能理解,但是生活上、体力上被歧视确实是有一种叫苦不迭的感觉。对于部分青旅拒接35岁以上顾客这种貌似有点不近人情且年龄歧视的做法虽然并不认同,但想想大学时在外旅游被同住人骗的经历对此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是青年旅舍,大部分的住客应该都是些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小伙子,定下这个年龄线除了卖个噱头挣点儿关注之外,可能也是真的有在为初出茅庐容易上头的小年轻们考量。总体上来说,这是个社会偏见或者叫糟粕,把35岁以上人群归属为中年,在招聘,晋升,以及一些服务方面设置固有的局限;但是客观来看,很多都没有必要,是多余的。
从生理特点上来看,不否认一个人进入30岁以后,身体各项机能开始呈下降趋势,传统观念不约而同的把35岁设置成一道分水岭,35岁之前属于青年,之后属于中年;但是,从一个人大学毕业22,23岁,研究生毕业25,26岁,博士生毕业已经28,29岁了,从此时进入真正的成人社会到35岁之间,不过短短十年时间,甚至只有5-6年时间;
这个所谓的职业黄金期过短,还不足以积累起步的经验和技能,就不得不被社会强行定义为人到中年,这种做法不够合理,不符合现实需要。也要看到,随着时代进化,人类寿命的延长,从35岁到60岁进入老年,中间跨度有25年之久;在这段期间内,一个人正当年富力强,正是知识,经验,价值的高峰状态,完全可以做出更多成绩;
假如任由社会随意的划分界限,区分人群,进行限制,把招聘年龄放在35以下,把服务人群定位在35岁以下,那将带来一系列没必要的资源浪费;让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提前失去贡献自己价值的机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提前闲置,也会让公众遭受没必要的社会歧视和不公平对待;这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扼杀和浪费,带来社会的畸形发展。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