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攻略

国王的恩赐2预备队(德国入侵法国,俘虏法军150万人说明什么)

2023-04-23 10:34:52作者:小编酱

德国入侵法国,俘虏法军150万人说明什么

1940年5月,德军通过空降兵轻易地“撬开了”比利时的大门,B集团军群开始有“节奏的”向前推进。为什么是有“节奏的”呢?因为这个方向根本就不是主攻方向,它只是将英、法联军主力调往比利时的诱饵,真正的主攻是A集团军群。从德军的上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左翼的C集团军群只有17师;右翼的B集团军群共有28个师,其中包括4个装甲、摩托化师;而中路的A集团军群拥有包括10个装甲、摩托化师在内的64个师,担任着主攻方向。在法国的边境线上,要说防御能力最强的恐怕要算马奇诺防线了,之所以只修到比利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阿登山区地势险要、山路崎岖,不适合大兵团运动。英、法两国宁肯相信德军进攻比利时,也不相信德军会从阿登山区冲出来。这就是曼帅计划中最精妙之处。“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在阿登山区的问题上,英、法联军犯了“官僚主义”,或者说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军事思维,山路难走但还是有路可走,地势险要也不是不能逾越。尤其是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的使用,泥泞、险要的路根本不是大的问题,再加上德军优秀的军事素养和高机动性,在工兵出色的保障下,几百辆坦克经过2天的艰苦跋涉,终于穿越了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森林地区。为了达成战役目的,B集团军群进攻比利时,以及C集团军群佯攻马奇诺防线,在某种程度上吸引了英、法联军的注意力,掩护了A集团军群的行动。与此同时,庞大的A集团军群也开始秘密推进,高度的纪律性使这一行动得以成功实施。更关键的是,节点把握得恰到好处。德国元首和曼帅最担心的就是,英、法联军按兵不动,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联军不仅行动迅速,而且出动了全部主力,就在其进入比利时不久,德军从阿登森林冒了出来,直插其后方,节点掐得相当准。而“速战速决”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法国战役中,德军的“快”可以说是人人称道,而战术更是完美。B集团军群成功地将英、法联军主力调往比利时,C集团军群又牢牢牵制住马奇诺防线的法军。于是,在法国纵深给A集团军群,留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间隙,利于其快速推进。古德里安指挥的3个装甲师,作为A集团军群先锋,突击的速度也“不是盖的”。日行速度平均达30公里,仅10天就抵达了英吉利海峡,在地图上画出了一个“漂亮的左勾拳”,抄了英、法联军的后路,彻底将其打蒙,“很自觉”地举手投降。然而,快速推进的德军,追上法军后,将武器排在公路上用坦克进行碾压,并让他们向后转,自己去找跟进的德军投降。由于速度太快,以至于整个A集团军群,拉出了一条长达百余公里的细线。在德军进攻的第5天,法国总理就坦言,这一仗恐怕要打输了。期间,同样惊慌失措的,还有德国元首和高级将领们。不过,他们是因为部队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期。为避免装甲部队遭到侧翼攻击,急令暂停进攻2天,等等后面的步兵,但遭到古德里安的拒绝,因为奇袭是战役胜利的关键。如果说曼帅的计划实施中,唯一的错误就是,元首命令部队停止围歼。德军到达英吉利海峡,预示着对英、法联军的三面包围已完成。然而,一纸命令让他们得以从敦刻尔克撤走。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无疑是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遗憾。有意思的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日后不仅被描述成胜利的象征,而且还被搬上银幕,成为英国人值得夸耀的行动。殊不知,这是德国给英国的恩赐。从战术角度上看,撤退就是撤退,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因为没有一场胜利是靠撤退赢得的。总之,曼帅的计划实现了德军进攻法国“速战速决”的目的。战役仅进行42天宣告结束,法军伤亡20万人,还有150万人被俘。由此可见,“闪击战”的效果显著,与一战法军阵亡136万人相比,二战的法军更多的是被吓破了胆。曼帅之所以被称之为战略家,此战足以证明。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汉朝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写下赦书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最后吕后杀韩信是否抗旨了,你怎么看

吕后,不愧是政治场上的高手,在杀韩信时,不但让韩信当场无话可说,就连刘邦都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公元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陈豨反叛,刘邦为了早日解除逆贼的威胁,故御驾亲征平叛刘邦走后,韩信就开始宠宠欲动,准备假传诏书,放出牢里的囚犯,奴隶,意图内乱,袭击吕后和太子!不料还没等机划开始实施,就被自己的弟弟上书告发!吕后知道后,准备借此机会铲除韩信,但又怕韩信托故不到,便找来萧何商量,萧何说:要想杀韩信,绝非易事,除了他自身的武艺与聪明才智外,还有汉高祖对他的承诺,也是办成这件事最大的障碍!吕后问:何承诺!萧何回答说:汉高祖曾经在与项羽决战于荥阳的时候,因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高祖不得不退守于荥阳,此时荥阳已被项羽围的水泄不通,如有迟疑,荥阳必被攻破!情急之下,高祖不得书信一份给韩信,来解荥阳之围!可韩信呢?在收到信后,不但没有发兵的意思,反而还在那坐地起价,要高祖封他为齐王!高祖无奈,只能答应韩信的要求!可本想这个时候,韩信会迅速发兵,可不久又等来了韩信一封书信,信中说,粮草还未筹集齐备,兵械也不完善,再等几日,我定率军杀到!此时高祖心里如鲠在喉,可军情万急,又不好发火,只能打破牙齿往肚里咽!此时高祖知道韩信要什么,他立即回书一封告诉韩信,本王赐你: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又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君不杀)!且终生有效!最后,韩信收此信件后,才答应解荥阳之围!所以,即便到现在,高祖任然对此事耿耿于怀!吕后听完萧何的叙述之后,觉得更应该杀韩信了,这不但是为高祖出一口气,同时也是再救自己,万一韩信放出了那些囚犯,奴隶,到时死的就是我们了!萧何觉得有道理,便只身前往韩府请韩信入宫!未时时分,韩信被萧何成功骗进了未央宫!就在韩信脚迈进宫殿的一刹那,所有门窗禁闭!此时,就看到吕后坐于正中,语气严肃且沉稳的问道:韩信,你知罪吗?韩信最初还一脸茫然,可在吕后的一再逼问下,韩信承认了自己的所做所为!吕后看他承认了,便让人将他围起来,意图将其灭口,可此时韩信脱口便出,当年高祖对他的承诺,可吕后早有准备而来,便故意问她何承诺?韩信一五一十的说出了高祖当年的承诺,还问了旁边的萧何为其作证!吕后看了看萧何,对着韩信说道:你看你现在还能看到天吗?韩信愣了一下,吕后又问,你脚沾到了地了吗?韩信,低头看了一下!吕后又问,你能看的到高祖吗?韩信这时才感觉到,上当了,当他准备抽身到内外的时候,房顶上突然掉下来一个铁笼子!将韩信围在了里面!韩信看到自己,已无法脱身,便借故问道,你没有杀我的刀!岂能杀得了我!吕后,听后向天长笑道,岂用刀耳!说罢,韩信周围就出现了十几个拿着削尖木签的宫女!随后,只听噼里啪啦,韩信便倒在了血泊中!至此,一场韩信的任务,以未违抗刘邦圣旨而宣告成功!吕后杀韩信的没有抗旨,但杀韩信却抗旨了!公元前197年,吕后伙同萧何,在未央宫,以竹签刺身的,将一代名将韩信秘密杀害!根据刘邦对韩信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君不杀的承诺!韩信即使犯了天大的罪,只要刘邦在,只要能看到天,能踩到地,没人能杀得了韩信!可吕后想了一个办法,他用毛毯放于地下,将门窗全部用黑布挡住,且准备的工具,不是刀而是削尖了的竹签子!在韩信到达未央宫时,他脚先踩的不是地,而是地毯,在韩信两脚进门后,守卫立刻关上了门窗,又拿黑布遮挡,这时韩信也望不见天,当他准备离开,到门外时,一个大铁笼掉了下来,直接把韩信关在了看不见天,踩不到地的地方,接着十几名宫女,拿着不含铁的竹签子,在韩信身上一顿猛刺!瞬间,韩信倒在了血泊中!如果说,按照刘邦给韩信的承诺,吕后用的,几乎一条圣旨都没有违抗,不但没有违抗,反而还有功!但除去吕后杀韩信的不说,只要她杀韩信就是妥妥的违抗圣旨!为何!首先,吕后的地位是后宫之主,即便有生杀大权,也不能杀,你只能将其先关押,然后等刘邦回来再去处置!先不说,这样的后果有什么,就吕后这一行为,就犯了两条罪,第一擅杀大臣之罪,第二,僭越之罪!这两条罪,任意一条都是在违抗刘邦的圣旨,因为这些刑法任何一条都是刘邦制定的!违法,就代表着违抗!所以,吕后杀韩信,完全是在抗刘邦的旨意!第二,刘邦给予韩信的承诺,虽然是,但只要有,就得遵守!即便破,也得刘邦本人!吕后作为,后宫之主,对于刘邦的承诺,肆意违背!且不说,她用什么避开了刘邦的圣旨,只要她有这个动机,其实就已经违抗了刘邦的圣旨!吕后杀韩信,抗不抗旨,全有刘邦一个人说了算!吕后杀韩信,看似是在为自己解围,实际还是在为刘邦解围!因为,在刘邦眼里,韩信的才能不下于项羽,甚至比自己都强!所以,在得了天下之后,他认为,除去韩信,是对自己现在,乃至未来最大的好处!刘邦为何这么怕韩信呢?首先,韩信的谋略,刘邦害怕!韩信,是“兵家四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也被称为兵仙!与孙武,吴起等大家同名!而且他为刘邦制定的汉中对策,申军法,设还定三秦之计,直接让刘邦成为既项羽之后第二大诸侯!所以,一旦韩信有起兵的资本,那对大汉江山,将是沉重打击!第二,韩信的指挥才能,刘邦害怕!有一个典故,是刘邦和韩信等议论各自指挥才能的!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信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司马迁·《史记》刘邦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第三,刘邦害怕韩信会篡改大汉江山!根据史料记载,在196年,韩信被吕后处死的时候,他才35岁,而刘邦呢,则已经60岁,且刘邦在一年后,就死了,所以,刘邦如果不杀韩信,在他死后,刘姓宗族,将无人是韩信的对手,况且韩信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把天下分封给有功之臣!这说明,他从来不把这大汉江山看成是刘邦一人的!而是有能者居之,除此之外,还有陈豨叛乱时,韩信曾告诉陈豨让他好生备战,他会在长安里应外合!此时陈豨也夸韩信,暗藏大志!所以,刘邦很害怕,韩信会篡改他的江山!在刘邦害怕韩信的同时,早就想除之以绝后患!只是碍于没有机会,而没有动手!恰在此时,吕后秘密帮他完成了!在刘邦,整天为除韩信,劳心劳肺的时候,吕后却帮他秘密完成了!当刘邦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会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处置吕后!第一,刘邦暗自会高兴的手舞足蹈!但表情会显得悲伤!第二,刘邦会当面斥责吕后,暗中,再予以安抚!第三,刘邦对吕后行为,会做一些相应的处罚,暗自再给予优待!所以,刘邦对于吕后抗旨不抗旨的定义,完全在于许与不许之间!就看,更利于哪边了!喜欢的朋友记得评论转发加关注吆!

二战时,意大利明明是个猪队友,为什么德国不抛弃他呢

那是因为二战前,去意大利博物馆旅游,不小心把维纳斯雕塑的胳膊碰断了,一直不好意思,所以不抛弃意大利,谁劝也不听,另外据说他还特爱吃意大利面。

印度军官在其国内地位有多高

最近恰好在关注这方面的话题,正好回答一下。印度军官在本国内绝对是最安逸舒适的职业,但是仅限于高种姓群体,因为阶级壁垒致使低种姓群体几乎不可能做到高级军官的位置,二类群体在中的待遇也是云泥之别。带大家具体来了解一下。高种姓军官:极高的薪资、补贴和完备的后勤保障印度军官的优厚的薪资待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印度打工者的平均月收入是295美元(1997.15)。印度女兵而在印度中,一个军人自正式成为军官起,每月就可以获得近70,000卢比,约6650的收入;一个少校的军官能拿到1800美元左右,约12531;中校可以拿到2200美元,约15315。相比印度国内打工者平均1977的月薪,印度军人的薪资待遇简直太好了。(更正:原文标注我国校官月薪5000,经查证数据过时,不准确。现对其更正,附各职级军官薪资图)印度军官的收入由等级工资、服役年限津贴、医疗保险以及其他各种津贴补助构成。比如驻训补贴,差旅费,医疗费用等。女兵不仅如此,印度军官还可以免费上保险、住进由提供的位置最好,且家具设施齐备的公寓住所、免费使用食堂/俱乐部/体育锻炼设施、一年有60天年假和20天事假……此外还有完善的退休善后补助以及亲属的资源倾斜等等。当然这些都是给与高种姓军官的福利待遇,在种姓制度定义全社会阶层的大环境下,印度的官僚体系及军事武装都深受影响。军官食堂里依然存在森严且分明的阶层等级差别,高种姓的军官食堂,家属区和低种姓军官食堂和家属区都是严格分开的,高种姓军官对待低种姓士兵和军官都是当做仆人使唤,从来不会多说一句指令之外的话,笑脸更不会有。根据知友“庸木”的亲历得知,印度军官即使在艰难行军中也会要求士兵携带讲究饮品以供休息饮用。印度军官对待士兵就像使唤佣人一样,高高在上,呼来喝去,趾高气扬,士兵对此也是毫无怨言,随叫随到。印度军官和士兵的厨房、食堂都是严格分开的,印度军官的餐饮是小锅小灶,高档餐具,享受的是印度上流社会待遇,而普通士兵只有吃大锅饭的份士兵食堂为什么印度会出现同是军官但是待遇不同的情况主要牵扯到两个制度:低级委任军官制度和种姓制度。在17世纪,印度就被英国掌控,统治时间长达200多年,而低级委任军官制度就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英军招募印度人进入管理层,但印度人只能充当低人一等的“低级委任军官”,主要职责是协助英军军官管理印度士兵。在印度脱离英国统治后,“低级军官委任制度”却保留下来,并且结合本土种姓制度在军营扎根,形成森严且分明的阶层等级制度,从而形成今天这个局面。

《红楼梦》中如果贾府送黛玉待选,她能选上吗

《红楼梦》中如果贾府送黛玉待选,她能选上吗?为什么?。这是一种假没,因为从《红楼梦》中找不到点滴,黛玉入宫待选的蛛絲马迹。如果说《红楼梦》黛玉入宫待选,曹雪芹也就没有必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更无必要予设伏笔,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用灵河之水澆灌的故事。大概也就不会有流传于世的《红楼梦》。更不会存在多种板本的续写《红楼梦》。世界文艺宝库中少了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就不会面世。更不会存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多种流派的“红学”探讨和研究,曹雪芹老先生也不会成为新時的今天,家喻户晓的一个古人老者。假设必竟不是现实,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多亏早死。如果活着听说要把她送宫待选,估计就不会看到她葬花時的“葬花词”,为了宝玉,她也得气的早死。

相关游戏攻略

相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