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结婚,已不再是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必选项”。据民政部网站日前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结婚登记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这是民政部自1986年开始公布结婚登记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的顶峰后,中国结婚登记数已连续9年下降,2022年更跌破700万对——仅达到2013年的一半左右。
当代婚姻是一种偏赌博的合作行为,这个性质决定了,婚姻不管是幸福感还是痛苦感,波动一定都会比单身阶段要大得多。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生活中的波折,如果能选对人,而且合作到位,那合作一定要比单打独斗爽。历史也告诉我们了,善于团结群众的人,能够取得更高更大的成就。反之,如果选错了对象,或者不能合作得很好,那痛苦程度也会比单身阶段要高很多。
所以要不要结婚这个事情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资本去赌,以及你是否有能力去合作。现在的问题在于,很多年轻人,没有赌博的本钱,同时缺乏合作的能力。高房价社会压力让大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思考结婚这件事情。在一些专家看来,适婚人口减少是影响结婚人口数量的基础性因素。
“目前进入适婚年龄的主要人口群体是在1990年代出生和1980年代后半期出生的,那是我国严格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时期,出生人口规模明显小于20世纪70年代。”某教授此前接受采访时指出,近年来结婚登记数增幅“由正变负,持续走低”,与适龄结婚群体出生时的人口生育政策密切相关。
在自然情况下,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一般介于103-107之间。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1982年开始出现偏高势头,此后逐年攀升,到2004年冲到最高峰121.18。尽管自2009年开始连续7年下降,但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仍属于超常规性别比。
对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所反映的性别失衡问题,2021年5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万人,这些人口分布在不同的年龄,其中20岁-40岁的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性别比是108.9。“青年当中,男多女少问题是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婚恋关系的确立受年龄、生活地域、个人品德、教育水平、价值观念、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年龄因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应该从多角度研究当前面临的婚姻问题。”
从生育意愿下降,到开始排斥婚姻,一方面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传统生活价值观的重新认识,另外一方面也是经济问题的反映。说明年轻人对于传统家庭的生活模式开始逐渐排斥,对于自我的认可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其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置疑挑战传统家庭观念,即以婚姻为核心,以生儿育女为使命,代代传承的传统规范。
这种传统的家庭传承模式下,强调的是家庭中不同角色的演化与各自的义务,以血亲为扭带,一代又一代地重复。这一模式在保障了家族乃至社会的延续的同时,对个人也是一种约束,或者说是束缚。在这样的模式下,人的一生演化轨迹也是确定的:牙牙学语的孩童,懵懂孟浪的少年,朝气蓬勃的青年,然后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为人父母,进入成熟稳重的中年,养育子女的同时也要赚钱养家糊口,步入老年,最终归为尘土。
年轻一代强调个性,甚至有叛逆倾向。他们不愿重复父辈们的生活方式,希望自己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特别不希望受到婚姻与家庭的羁绊。不过许多人年长之后思想又会发生改变,因此目前更多趋势是推迟婚姻与生育。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