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丽影10崛起武器购买推荐
首位必是弓箭,硬杠不在话下,强制战斗上去射几发爆炸箭毒箭出去,对面直接跪掉,这是其他武器没有的魄力。 第二的是步枪,有榴弹这压制火力,威力上打一般的兵很好用,打重甲吃力,打到后期需要连射,会紧张。 第三位是散弹枪,近战必选的,我喜欢拆管散弹枪,打燃烧散。
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八路军手中的袖珍大炮--日军掷弹筒 掷弹筒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十分惊人。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的机枪火力点。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日军在抗战八年中并非如同所谓的大日本武士一样,动不动就挺着刺刀冲锋,而以一种极为狡猾作战,日军一旦遭遇较为坚固的重机枪或者轻机枪火力点,立即停止进攻随地隐蔽。等待跟随部队前进的掷弹筒小组将其打掉。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小日本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重机回忆,他们一般只能一个弹带200发就要转移阵地,不然日军的掷弹筒就会准确的打来。1挺近100斤的重机枪转移起来,谈何容易!一旦的机枪火力被 摧毁,日军立即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火力,随即立即以优势兵力发起冲锋。对于掷弹筒极端的依靠,也是日军的一个弱点。一旦失去掷弹筒,日军甚至连怎么作战都不知道了。东史郎回忆到,我以为只要发射五六次掷弹筒就能突袭,所以声嘶力竭地喊:“掷弹筒!掷弹筒!”可掷弹筒手不知在哪儿,见不到影子。 不得已,我一边说:“要不扔手榴弹冲锋?”一边退回了三四米,卧倒在地。我从士兵那里拿了两颗手榴弹,又往上爬。但是,面对着敌人的火力,我不敢直起身子,我的手榴弹根本没有投到敌人那里。 山顶的敌人再次发现我们,又扔起了手榴弹。 身边好几个战友被当场炸死,我们只得向下爬,就这样在岩石上趴了两个多小时,等待情况变化。 而在防御作战中,日军以掷弹筒和机枪火力协同。首先以机枪火力压制住战士的冲锋,然后在对方手榴弹的距离之外,用掷弹筒对冲锋的战士进行准确的杀伤。战士如果起身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杀伤,俯身隐蔽又被掷弹筒杀伤。掷弹筒榴弹破片的杀伤半径可以达到8米,经常造成战士的严重伤亡。这也是八年期间,牺牲一百多万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佬把掷弹筒叫做膝盖炮,也就是可以放在膝盖上发射的炮。就尺寸上来说,掷弹筒还真可以放在膝盖上发射。代价是,发射期间后坐力会击伤腿骨,造成复杂性骨折,非常难复原。美军曾经批量使用过一批缴获的膝盖炮,最终让一群美国大兵大腿打上石膏进了医院。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仿制和使用八路军早在平型关战役就曾经和日军掷弹筒交过手,真正认识到它的厉害还是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役中。日军为了报复百团大战,发动了大扫荡。其中冈崎大队(600多人)孤军深入八路军腹地,在关家垴被八路军优势部队团团围住。彭老总下令129师务必全歼这股日军,不然从师长起全体军法处置。结果这支没有重武器的冈崎大队,居然挡住了129师长达2天的强攻,并造成八路军的严重损失。其中25团、38团负 伤的有1570人,牺牲500多人,其他参战的还有第772团、第769团等都有相当的伤亡,伤亡总数超过3000人。日军伤亡也很重,冈崎大队长自己被 击毙,能够作战剩下不到百人。关家垴战役中,日军的掷弹筒对密集冲锋的八路军战士,造成严重的伤亡。在日军掷弹筒的打击下,部分八路军连排最后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战士。战后八路军高层开始重视掷弹筒的作用。经过详细分析以后,他们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办法只能是仿制相同的装备(这点和方面的认识相同)。掷弹筒重量轻且威力大,非常适合八路军展开的游击战。八路军由于中期的扩编,兵员素质和装备水平比起抗战初期已经有很大的下降。大多数八路军士兵没有超过十发的实弹射击(部队子弹缺乏,战斗都不够,哪来练习),这样的士兵用世界其他国家的观点来说,连民兵都不能算。同时八路军的步兵装备主要是步枪、手榴弹和少量轻机枪。这样的装备是无法和日军在远距离作战的,八路军只能采用近距离突袭作战的,以削弱敌人火力的优势。日军士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八路军是不到150米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面前如果不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几分钟以后,八路军就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 这种方法一度非常有效,八路军甚至用一部分新兵手持长矛埋伏在路边后配合主力部队冲锋(步枪数量不足),消灭过日伪军一支百人的运输队。-------使用掷弹筒的八路军战士,他们的掷弹筒经过改良,性能几乎和日军的一样。不过,日军掷弹筒数量显然更多,八路军还是占不到上风。日军是善于学习的。他们很快调整了战术,大量使用掷弹筒以克制八路军的密集冲锋。掷弹筒射速很快,优秀射手每分钟可以达到20多发,造成敌人密集杀伤。在八路军战士冲锋的几分钟内,掷弹筒已经可以射出大量的榴弹。一发榴弹杀伤半径就有八米左右,一发榴弹往往就可以造成冲锋的八路军士兵数人的伤亡。一段时间八路军伤亡非常严重,伤亡于掷弹筒下的高达35%。无可奈何之下,八路军高层于1940年10月下令,要求八路军军工部门立即仿制。接到命令的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很快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的原物,于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八路军方面称它为五零小炮。在五零小炮的研制期间,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克服了许多旁人看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让各方都大为震惊。吃到苦头的日军甚至惊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整个研制过程极为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原料和加工方法。首先说说原料八路军的根据地在落后的,也是属于贫穷的地区。掷弹筒体所需要的钢管,八路军根本无法得到。根据地无法炼钢,唯一的钢材来源是通过拆卸日军控制的铁路钢轨。拆卸工作一般由当地的民兵和老百姓完成,之后将钢轨和八路军军工部门换取步枪和手榴弹。日军因钢轨的丢失,曾经多次沿着铁路发起报复性扫荡和。这个原料来源也是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解决了弹筒材料的问题,材料问题又出现了。对于原料的需要量更大,我们得到钢轨数量又非常有限,不可能使用钢轨作为的材料。设计人员再三考虑,决定用太行盛产的白口生铁为原料。传统工艺生产白口生铁是当地农民用土法冶炼出来的,含碳量高,铁质非常脆,一经机器加工 弹体就会发生碎裂,无法使用。在留学德国的冶金工程师陆达和技术工人孙兆熙的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八路军使用国外黑心韧化处理工艺与传统焖火技术相结,解决了弹体脆弱的问题。1941年就生产了4万枚掷弹筒榴弹,尽可能的满足前线的需求。再说说加工技术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加工技术的问题又凸现了出来。制造掷弹筒体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没有点焊焊接技术,锻接粘合造出的弹筒又无法经受高温等。设计人员用惊人惊讶的想象力将其解决,通过多次改进加快了生产速度。日军式掷弹筒为了增加精度是有膛线的,榴弹上也有相应地有紫铜制的弹带。根据地的技术力量无法制造膛线,也没有紫铜资源(平时战士作战连子弹铜壳都要尽量捡回来)。设计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效仿的二十七年式,放弃线膛结构,采用滑膛结构。但又借鉴掷弹筒射程近的缺点,将五零小炮的发射筒长度由日制的28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筒壁也相应加厚,保持了500米的射程。后来八路军又对五零小炮进行了多种改进,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按式发火掷弹筒、60毫米口径掷弹筒,甚至还有可以用来平射打碉堡的掷弹筒。总之,成为了一个系列产品。从1941年处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各厂就生产掷弹简2500具、炮弹20万发,装备近30个团。其中129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做到每个战斗班配备一个,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和日军之间的火力差距。新四军则和八路军不同。水乡作战的特点,新四军以生产迫击炮为主,掷弹筒生产数量较少。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只生产了400个掷弹筒,掷弹筒榴弹的产量有2万发。整个抗战中,八路军的军工部门面对根据地极为恶劣的条件,仍然不屈不挠的创造性的完成了 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研制的过程中,技术工人张师傅试验榴弹时牺牲,魏振样老师傅明知有危险也坚持试验,被炸断了右手。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刘鼎部长也亲自参与了试验,还遇到了严重的炸膛事故。如果不是战友及时的掩护,刘鼎部长也很可能受重伤。八路军军工人员的英勇和无畏,实在令人钦佩。----------------掷弹筒被淘汰几乎是必然的,它最大的问题是精度不够,没有精确的瞄准设备,基本依靠掷弹筒手的感觉和经验。即便掷弹筒手再厉害,发射时候只要手一晃动,肯定无法击中目标。相比起来,60毫米迫击炮才更实用。我军直到中越战争,都还在使用60毫米迫击炮!
政治家爱国人物故事50字
1、在病危之中,仍念念不忘拯救、拯救民众。当时的处于军阀割据混战四分五裂状态,段祺瑞坚持召开“善后会议”,实行军阀间的重新分赃,使继续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则极力谋求和平统一主张召开有各界民众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决定国家的统一和建设大计,并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的不平等条约,摆脱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束缚,从而建设一个新的。在遗嘱中谆谆以此为嘱,把希望寄托于“唤起民众”,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2、黄兴黄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名门望族,宗族中世代都有出仕为官者。到了清朝,黄兴的远祖传下遗训:永不出仕清朝。但大多数成员仍是饱学鸿儒。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黄兴早年曾系统地接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到1896年,黄兴在城南书院求学期间更是顺利通过县、府、院试,考中秀才。但黄兴本人对功名并不热心,当时,黄兴去应考秀才前,他的亲友要置酒预贺,黄兴当即表示,读书是要求真学问的,而应试仅仅是因为母命不可违。3、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处在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等等等等,太多伟大的政治家了
8月19日,马克龙在布雷冈松堡见普京,24日G7峰会在法召开,这是什么情况
法国总统马克龙竟然壮着胆子,不看特朗普与默克尔的脸色,在美欧的重大政治活动——G7峰会召开前夕,热情邀请普京访问法国,并在法国总统的夏宫布雷冈松堡宽带远道而来的普京,这是很高的很友好的外交礼仪。这也是俄罗斯2014年初吞并克里米亚遭到美国、欧盟严厉制裁,以及对俄罗斯首脑的访问的集体后,普京首次访问西方大国,法国也取得了零的突破。8月24日,七国集团(G7)峰会在法国南部城市比亚里茨举行,马克龙早在今年7月27日就宣布邀请普京于8月19日访问法国。马克龙选择在法国举行G7峰会的前5天邀请普京访问法国,从美国、俄罗斯、欧盟、德国、法国的五方地缘政治格局的视角来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也是这五方的地缘政治博弈的一个小小的变量,但不要指望马克龙与普京的这次会晤能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达成什么重要的共识,签署什么重大的协议。用马克龙的话讲就是与俄罗斯的接触,法国(其实也包括德国、欧盟)不会天真,但也不会关闭对话的大门。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存在着几乎无解的结构性矛盾,与欧盟存在着难解的结构性分歧,从总体上来讲,只要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很糟糕,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变得很差,欧盟的“三驾马车”法国、德国、英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就好不到哪里去。 这不仅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困境,也是欧盟的战略困境,得利的只有美国:美国通过不断激化美俄,从而制造了欧盟与俄罗斯的猜忌与矛盾,美国就轻松地达到了俄罗斯与欧盟互相牵制的目的,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马克龙邀请普京访问法国的目的是什么?既然如此,尤其是在5天之后在法国举行G7峰会的形势下,马克龙为什么邀请普京法国,并且在总统度假地布雷冈松堡宽带普京,他的目的是什么?当前,欧盟的老大德国不仅经济振兴不佳,更麻烦的是默克尔的总理任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她的权力与权威正在走下坡,已是跛脚鸭式的领导人,再代表欧盟在地缘政治博弈中拼杀已经有心无力了,她的时代已经落幕了。欧盟的另一架马车英国深陷脱欧的泥塘,加上才更迭了首相与执政班子,不仅在欧盟的影响力急剧下降,而且无暇他顾。欧盟的另一个大国意大利的执政联盟正在闹内讧,国内政局不稳,更无心无力搅和欧盟的事务。而马克龙似乎躲过了“黄背心运动”着一劫,在欧洲大国中,政局相对稳定,这是他塑造欧盟领袖,代表欧洲发声的千载难逢的机会:默克尔下去了,该我马克龙上位了。邀请普京访问法国,利用俄罗斯塑造马克龙的欧盟领袖的人设,是一件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事情。与普京会晤,马克龙关心的是什么?法国爱丽舍宫此前发布消息,称马克龙与普京的会晤,将探讨局势、乌克兰问题、问题、比利亚问题等等。但对于马克龙,在与普京的会晤中,最关心的议题是乌克兰问题,他最迫切希望与普京能达成共识。2014年,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与乌东顿巴斯地区,吞并了克里米亚,实际控制了顿巴斯,就在短短的半年里,成功对民族兄弟乌克兰实施了二次的肢解,不仅是乌克兰彻底与俄罗斯反目成仇,也使美国、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坠入冰点,美欧不仅把俄罗斯逐出八国集团(G8),还严厉制裁俄罗斯,使俄罗斯2015-2016年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至今还没有恢复。2015年,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牵头下,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成立了解决乌东顿巴斯地区的明斯克协议,试图以“诺曼底机制”解决顿巴斯问题。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没有切实遵守明斯克协议,顿巴斯问题是俄乌实现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在乌克兰问题(包括克里米亚、顿巴斯问题)中,法国虽然参与其中,却从来都是打酱油的角色——除了俄乌这两个当事人外,克里米亚问题的主要关键人是美国,顿巴斯问题的主要关键人是代表着欧盟的德国。没有雄心壮志的法国前任总统奥朗德对此心安理得地接受,但野心勃勃,梦想着接班默克尔,成为欧盟的新领袖的马克龙,对这样的现状痛心疾首,一直在寻找机会扭转这样的不利局面。等待了二年,马克龙的机会出现了,这个机会便是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泽连斯基与波罗申科进入乌克兰第二轮总统大选后,马克龙的政治嗅觉比隔壁的默克尔更敏锐,他当时就认为泽连斯基会击败波罗申科,当选总统,于是,今年4月12日,马克龙在巴黎同一天先后会见了泽连斯基、波罗申科,并且是先见泽连斯基,后见波罗申科,被戏称为先见潜力派,后见掌权者。泽连斯基就任乌克兰总统后,马克龙率先向他发出访问的邀请,6月17日,泽连斯基访问了法国,受到了马克龙的热情接待——法国是泽连斯基外访的第一个国家。对法国为期一天的访问结束后的第二天,泽连斯基才访问德国,与默克尔首次会晤。马克龙抓住了机会,强势与默克尔竞争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并且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与可能性。德国对乌克兰保持强大影响力的支点是波罗申科,但波罗申科卸任了,默克尔并不是很看好泽连斯基,并没有及时出手,抢夺泽连斯基这个新的支点,结果并马克龙乘虚而入,夺走了泽连斯基的这个新支点,法国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剧增,而德国对乌克兰的影响力则在衰退进程当中,起到了此消彼涨的作用。默克尔主导的明斯克协议2016年就停摆了,名存实亡,顿巴斯的僵局一直无力打破。现在,马克龙强势出手,试图从默克尔手里接过明斯克协议的主导权,泽连斯基已经多次表达了愿意重启明斯克协议的意愿,这简直是马克龙染指明斯克协议主导权的福音,剩下的他需要搞定普京,让普京积极支持明斯克协议。如果在马克龙的主导下重启了明斯克协议,并实现顿巴斯的停火,甚至启动了政治谈判的进程,不仅法国在乌克兰的影响力空前暴涨,取代了德国,与美国平分秋色,而且在欧盟的地位、威望也将极大地加强,马克龙的欧盟新领袖的人设就正式走向了现实。所以,乌克兰问题中的顿巴斯议题,是马克龙此次与普京会晤的首要议题,也是检验此次马普会晤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马克龙若能与普京在伊核协议、等问题上取得突破,达成一些共识,那他在5天后举行的G7集团峰会上就有拿得出手的一些东西。因为马克龙预料到本次的G7集团峰会几乎不可能达成什么重要成果,已经提前给失败找理由了——他称此次的G7峰会的作用仅仅是希望对重大的挑战提出解决的建议,因此需要对G7峰会进行改革,即不再寻求发表G7峰会的最后声明。与马克龙的会晤,普京关心的是什么? 1、普京最关心的是问题。由于美国、土耳其、欧盟的强力干涉与蚕食,还存在许多问题,俄罗斯在的利益受到巨大的挑战,俄罗斯的有限资源继续消耗在,这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十分不利。普京的助理乌沙科夫表示,普京与马克龙的19日的会晤,问题是核心议题,两位领导人将重点讨论举行新一轮的四方峰会的计划。四方峰会的参与者是俄罗斯、土耳其、法国、德国。法国对问题的主要诉求是什么?法国总统府的官员表示,法国对俄罗斯的邀请很简单,那就是俄罗斯发挥对大马士革当局的影响,停止伊德利卜的军事行动。2、改善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问题。在容克-默克尔时代的欧盟,对俄罗斯并不友好,与俄罗斯的结构性分歧、矛盾十分明显,普京通过默克尔这条线改善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愿望,努力屡屡受挫。现在,欧盟选出了新的领导班子,但普京与即将就任的欧盟委员会冯德莱恩并没有什么交情,进行直接的有效的对话有点难,普京需要有一座桥梁,与冯德莱恩为首的新的欧盟领导班子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建立对话的机制,马克龙就是俄罗斯与欧盟新领导班子对话的最佳桥梁——默克尔反对冯德莱恩出任欧盟委员会,冯德莱恩是在马克龙的强力扶持下才当上欧盟委员会,马克龙对冯德莱恩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此外,马克龙与普京共同关心的议题是什么?局势、利比亚局势等等。